kaiyun官方网页版

双碳“1+N”政策体系梳理 国家及省(市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汇总

发表时间: 2024-04-07 来源:kaiyun官方网页版

  原标题:双碳“1+N”政策体系梳理 国家及省(市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汇总

  《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教育培训等支撑保障方案,以及31 个省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均已制定,双碳“1+N”政策体系已经形成。

  我国政府于2020年9月22日宣布,将努力实现碳达峰,并尽早实现碳中和。承诺到2060年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并开始慢慢地减少,直至实现碳中和。

  2021年10月,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2022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学技术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而在2022年上半年,关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颁布了一些列政策及措施:

  1、2022年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

  2、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的通知。

  3、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

  4、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

  5、2022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

  6. 工业与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88号)()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标〔2022〕53号)()

  8. 交通运输部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贯彻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建议( 交规划发〔2022〕56号)( )

  9.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科教发〔2022〕2号)( )

  10. 工业与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2〕153号)( )

  11. 工业与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2〕149号)( )

  12. 科技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国科发社〔2022〕157号)()

  13. 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财资环〔2022〕53号)()

  14.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统计局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2〕622号)()

  15. 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教高函〔2022〕3号)()

  随着中央政策的出台,各省份也纷纷根据省内真实的情况制定碳达峰有关政策方案,目前31个省份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方案。

  2022年2月17日,浙江省政府发布了 《 浙江省委省政府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

  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重点地区和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的提高,部分领域和行业率先达峰,双碳数智平台建成应用。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4%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61.5%,森林蓄积量达到4.45亿立方米,全省碳达峰基础逐步夯实。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很明显的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基本建立。单位GDP能耗一下子就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400万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5.15亿立方米左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及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后稳中有降。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和碳中和长效机制全面建立,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零碳、负碳技术大范围的应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得到一定效果管控,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2022年6月13日,浙江省财政厅发布 《关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建议》。

  到2025年,初步建立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支持各行业领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低碳零碳发展模式取得突破。

  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全省碳达峰目标如期完成,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2023年3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印发了 《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工业结构低碳转型、加强能耗双控和清洁能源替代、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探索数字化改革引领低碳转型等8项重点任务,并对钢铁、建材、石化化工、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进行了具体规划部署。

  到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6%以上,力争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以上。

  “十五五”期间,产业体系布局逐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2.重庆市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

  2022年4月21日,市委、市政府印发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建议》,意见根据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确定的三个目标明确了重庆市发展目标: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森林覆盖率达到57%,森林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8%,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森林蓄积量达到3.1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2060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2023年2月,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印发了 《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渝经信发〔2023〕4号),

  方案提出,到“十四五”末,产业体系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

  “十五五”期间,绿色新兴起的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新动能,重点行业整体能效水平达到领先水平,基本建成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发〔2022〕3号)

  2022年6月1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体系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减少,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研发技术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

  到2030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基础上继续大幅下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22〕56号)

  2022年6月2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重点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

  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