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页版

二里头没文字考古凭什么说它是夏朝?专家用了个笨办法

发表时间: 2024-04-10 来源:kaiyun官方网页版

  1959年,考古学家在豫西的废墟里发现了夏王朝有关的二里头遗址。这一发现震惊考古界。

  直到二里头遗址被发掘,考古专家虽然未曾发现任何记载性的文字,但是根据种种迹象以及史书的参考表明,二里头遗址就是神秘的夏王朝遗址。

  经过十几年的勘测和挖掘,专家们发现二里头遗址应该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

  专家推测,二里头原本聚落面积应在400万平方米左右。只是河道冲毁,历经千年,使得面积缩小。

  在这里他们发现了数百座墓葬,虽然大部分只是中小型墓葬,但其中有一座规模非常大的墓葬,位于发掘出的2号宫殿中,里面的陪葬品颇为丰富。

  而且专家们在第一期聚落遗址群中就已经发现有规格较高的白陶,青铜工具、象牙器和绿松石器。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过长,破坏严重,现在已经分辨不出它是属于一个巨大的部落,还是几个聚在一起的部落。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如此巨大的聚落出现,便显示着这里曾经居住着大量的人口。

  到全盛时期的二里头第二期,专家发现有300万平方米的遗址,四条井字形垂直相交且方正规矩的大路,中心区分布着大型宫殿群,外围有纵横交错的道路网。

  还有属于贵族的工业作坊,以及祭祀区域,其他的还有大大小小的房屋和墓葬。这些都无不昭显着二里头曾经是一个王城都邑。

  而到了第三期就更加繁荣昌盛了,宫殿区的大路旁侧增筑了的宫墙以及许多新型的建筑群,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

  由于这些宫殿的发现,有些学者甚至认为真正的“宫廷礼仪”应该是从这一段时期慢慢的出现的。

  在作坊群的北部,还发现了制作绿松石器的生产作坊以及制作青铜容器的铸铜作坊。这种为贵族提供的手工作坊和铸铜作坊也显示了二里头曾经的繁华。

  那些井然有序的房屋与道路,还有气势辉煌的宫殿都表示二里头曾经是一个王朝。

  确认二里头曾经是一个王朝,便更让人好奇了。因为之前在我国确切的历史记录上最早确定的便是周厉王时期,周厉王以后的历史都有明确记录,而周厉王以前的历史却没有确切详细的史料记载。

  比如神秘的夏王朝,许多外国学者曾质疑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认为我国夏王朝或许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根本不存在。

  虽然目前为止,在二里头遗址里并未曾发现任何有关于夏王朝的记载,但考古学家寻找与二里头地域相同的王朝这一笨办法,得出二里头遗址大部分便是古老神秘的夏王朝。

  根据史书记载,大禹成功治理水患,平定三苗祸乱后成为最有威望的部落首领,其子抢夺政权正式改为“夏后启”称号。

  直到太康好游玩,不理政事,被羿夺取政权失去国都,而少康历经千难万险于河南虞城县重新恢复夏室。最后夏朝最后一任王夏桀在鸣条与商汤一战导致延续了几百年的夏王朝彻底覆灭。

  而二里头遗址被发现的位置是河南西部,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夏王朝的活动区域其一便是在河南西部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其二是在山西南部的汾水区。

  地域的相同,使得考古学家看到一丝希望,如果是神秘的夏王朝,那么便足以证明我国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从未断代,这对我国历史研究很有重要的意义。

  要说仅仅是地点符合,可能不太严谨,因为我国古代同一个地方更替无数个王朝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仅仅以活动区域来鉴定,未免有失偏颇。

  二里头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二期,三期从最开始的起步,发展,繁荣到第四期的衰落,非常符合一个国家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时间勘测技术上也在慢慢的提升。考古学家用碳14鉴定,二里头遗址的时间大概距今大概有3500年到3800年之间。这个年代与史籍中关于夏朝后期的时间相差不大。

  临淄出土宋代宣和年间的铭文里说:隙成唐,又严在帝所,溥受天命,删伐夏司,败厥灵师,以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意思是殷商接受天命,征讨有夏,在辅佐之下,占据九州,囊括大禹。

  这句话便说明夏王朝和殷商是两个前后交替的王朝,考古学家从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从一期到四期,中间没再次出现过断层,但第四期却与前三期稍有不同。

  第四期发现的贵族宫殿被损毁,期间更是有十多年未从住人,宗庙被遗弃,且在第四期古城中竟然发现了关于商汤的军事重地以及文化遗迹。这全部符合居住在河北南部的商汤联合东夷灭掉夏。

  因此考古学家认定,第四期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夏晚商初时期。这进一步证实了二里头为夏王朝遗迹。

  它的发掘,让我们得知了我国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的出现,发现了时代最早,顶级规模,结构更复杂的大型宫殿,以及纵横交错的道路网。

  这座精密规划,布局严整的二里头遗址更是证实了我国是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