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丨中国科研试剂市场持续增长国产替代正当时

    发表时间: 2024-04-19 来源:kaiyun.con-化工原料

产品说明

  受益于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科研资金持续投入等因素驱动,中国科研试剂市场保持快速地增长,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规模;目前我国科研试剂产业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绝对垄断向相对垄断过渡,本土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中。

  科研试剂主要指在科学研究和分析检验测试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备极其重大地位。根据科研试剂产品品种类型划分,科研试剂可大致分为化学试剂与生物试剂。

  化学试剂又称化学药品、化学品,是指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的纯品或混合物,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或是做多元化的分析检测的物质,服务于多个下业的研发过程。化学试剂分类的方法较多,按制造难易程度和用途可分为高端试剂、通用试剂,按状态可分为固体试剂、液体试剂;按类别可分为无机试剂、有机试剂;按性能可分为危险试剂、非危险试剂等。

  生物试剂是指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材料或有机物,以及临床诊断、医学研究用的试剂。生物试剂依照产品来分类,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蛋白类、核酸类以及细胞类。

  科研试剂行业的上游为生化制品原料生产企业和设备/包材供应商,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为硬脂酸、乙腈、三氟乙酸、氧化氘、乙醇等;设备/包材类产品最重要的包含流式细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天平、PCR试管、培养皿等。产业链中游为各个科研试剂品牌,国内以麦克林、国药化学、阿拉丁、泰坦为主,进行科研试剂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业链下游为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政府监管部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起的产业为主的企业,产品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

  科研试剂是用于科学研究、实验室分析和生物技术应用的试剂,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科学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科研实力的提升和科研投入的增加,带动了上游科研试剂行业市场规模的迅速增加。近年来,中国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约25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约480.0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8.0%,并预计会在2027年将达到约1,000.0亿元。

  科研试剂市场大致上可以分为生物试剂和化学试剂两种,其中,化学试剂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约135.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约230.0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4.0%,并预计会在2027年将增长到约440.0亿元。而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约115.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约250.0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22.0%。生物试剂市场规模预计会在2027年达到约600.0亿元,并预计会在2022到2027年间维持约20.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中国政府格外的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和科研发展,并通过增加投资来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项目,这一政策有效推动了科研试剂行业的发展。经费投入的增长带动科研机构和高效的需求增加,为科研试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中国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从2018年的不足2万亿人民币,迅速增加至2022年的超过3万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2%,并预计会在未来五年维持快速地增长,在2027年达到超过5万亿人民币。

  科研试剂在企业端大范围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快速地增长的行业均是科研试剂的重要下游。例如在光伏方面,有机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光吸收材料等试剂在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科研试剂的研究和开发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能力提供了支持;在锂电池方面,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锂盐等试剂对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有着直接影响,而科研试剂的优化和改进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多个发展迅速的新兴行业下游领域预计在未来会成为科研试剂在企业端需求量开始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

  在海外企业占据中国科研试剂行业大部分市场容量的背景下,中国科研试剂行业积极推动研发技术和创新,加大对关键试剂的自主生产支持力度,通过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水平,推动试剂的自主生产和供应能力的提升。同时,为实现科研试剂行业的国产化,中国加强了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创新,通过推动试剂生产、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程度。

  在行业标准化发展方面,中国积极推动科研试剂行业的品质衡量准则化和认证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试剂质量标准,加强对试剂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认证要求,提高国内试剂的质量和可靠性。中国科研试剂行业的国产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中,通过研发技术、产业链整合、品质衡量准则建设等多方面努力,预计未来国产化率将呈现上升趋势,有助于提升中国本土头部科研试剂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市占率。

  中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支持减少相关成本,如减少科研试剂进口关税和提高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比例,这为科研试剂的采购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市场发展。同时,科研试剂市场规模扩大和供应商数量增加,加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为吸引更多客户和提升市场占有率,试剂供应商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供具竞争力的价格。中国作为全球科研大国,需求量巨大,为供应商创造了规模效应的机会,逐步降低成本。消费者普遍关注价格,供应商减少相关成本并提供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更加多消费者选择其产品,推动市场成本的降低。因此,综合政策、现状、国情和消费的人心理等因素,中国科研试剂市场的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是成本逐步降低。

  中国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科研实力的提升,激发了科研人员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意识。慢慢的变多的科研人员和机构认识到科研试剂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热情参加研究项目,导致科研试剂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学术竞争促使科研人员追求突破性成果,为此他们要高质量的科研试剂来支持研究工作。科研人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科研试剂,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保持与国际科研领域的联系。科研试剂行业将接着来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新的分析技术、实验方法和材料将被应用于试剂的研发和生产,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同时,技术创新还将推动试剂行业向高端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方向发展。

  随着科研试剂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加剧和行业规模的扩大,科研试剂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领先的企业将通过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等方面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一些小企业可能会面临并购、合作或退出市场的压力。预计未来海外领先企业仍将在中短期占据大部分市场占有率,但中小缺乏自研产品能力的企业受到行业竞争态势趋紧影响而退出市场,头部自主品牌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科研试剂行业将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将采用更环保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和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包括推广可回收包装、减少废弃物产生等方面的努力。

  所有转载不得对原文进行任何篡改、曲解、诠释和改编。沙利文保留对所有个人独创的文章的版权及解释权。如有违反,沙利文保留依照法律来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

  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融合全球63年的咨询经验,26年来竭诚服务蒸蒸日上的中国市场,以全球化的视野,帮助超10,000家客户加速企业成长步伐,助力客户在行业内取得增长、科创、领先的标杆地位,实现融资及上市等资本运作目标。

  沙利文深耕全球长期资金市场及企业咨询服务,通过首创的“全域投资管理 (Tot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TIM)”为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及其他各类专业咨询服务,包括投融资CDD、估值服务、技术顾问、财务顾问、ESG、募投可研、债券发行行业顾问、行业顾问、评估服务、奖项服务、行业白皮书、战略及管理咨询、规划咨询、技术洞察等。

  沙利文大中华区的投融资业务实现了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全行业覆盖,包括对新经济、新基建等所有经济热点的高度关注,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消费电子、双碳新能源、医疗与生命科学、餐饮与新零售、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家居、汽车与出行、康养服务、食品与饮料、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科技、地产与物业、矿业冶炼、美容时尚、大数据和AI、物流与供应链、建筑科技与装饰装潢、特种新材料、文化娱乐、企业级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节能科技、教育与培训等。

  沙利文团队为企业领袖及其管理团队开展投融资顾问咨询服务以来,已帮助近千家公司成功在香港及境外上市,是国内投融资战略咨询领域的领军企业。近10年来,沙利文连年蝉联中国企业赴香港及境外上市专业行业顾问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领导地位;且近年来,沙利文报告也被广泛引用于业内领先的A股、科创板等上市公司的招股文件、一级和证券交易市场研究报告及其他长期资金市场公示文件中。

  63年以来,沙利文通过其遍布全球的近50个办公室,利用强大的数据库和专家库、运用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和咨询工具,帮助大量客户(包括全球1000强公司、国内外顶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各类领先企业等)完成了包括但不限于尽职调查、估值分析和第三方评估工作等工作,达成了战略目标;创立市场地位确认体系,首创“FSBV沙利文品牌价值模型”,已向超500家公司可以提供市场地位确认及品牌估值服务,持续助力大量中国品牌共赴增长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