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化学发布三季报 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

    发表时间: 2024-03-03 来源:化学试剂

产品说明

  卫星化学(002648.SZ)10月24日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卫星化学营业收入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00亿大关,达308.81亿元,同比增长11.21%;归母净利润33.94亿元,同比增长11.43%;扣非净利润33.57亿元,同比增长19.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超45.44亿元,同比增长49.74%。

  从单季度来看,数据也十分亮眼。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盈利收入108.68亿元,同比增长21.34%;实现归母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525.40%,相较二季度环比增长36.58%;扣非净利润14.05亿元,增幅达1327.34%,较二季度环比增长19.63%。

  市场分析认为,卫星化学三季度业绩的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是由于乙烷价格下降放大了卫星化学在C2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同时C3商品市场景气度回升则让卫星化学作为国内最大的丙烯酸及脂产品供应商受益。据百川盈孚数据,今年三季度丙烯酸丁酯市场均价9478元/吨,环比增长10.06%。

  另一方面,三季度数据延续了卫星化学今年以来业绩稳健增长的态势,这得益于卫星化学近年来不断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持续加码高端化学新材料业务的发展的策略。三季报显示,卫星化学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2亿元,同比增加24.09%。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帮助卫星化学在激烈竞争的化工新材料领域获得一马当先的优势。比如,聚烯烃弹性体(POE)等高端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激烈角逐的一条赛道,是未来行业竞争的制高点,众多头部化工企业均纷纷布局。但是作为上游关键原料的α-烯烃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严重依赖进口,成为制约中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9月18日,由卫星化学自主开发的α-烯烃“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高纯1-辛烯中试技术开发”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了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等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辛烯纯度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高产1-辛烯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建议进一步加快开发下游新产品,完善产业链,满足市场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卫星化学成为全世界第二家、中国第一家自主研发选择性齐聚高碳α-烯烃获得成功的企业,为公司接下来布局POE等高端聚烯烃新材料占得先机,也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打开了更广阔空间。

  因此,市场普遍看好卫星化学接下来的发展前途。西南证券研报认为,卫星化学公司自主研发的α-烯烃向下游延伸高端聚烯烃(mPE)、聚烯烃弹性体(POE)、润滑油基础油(PAO)、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新材料,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

  因此,西南证券给予卫星化学“买入”评级。国信证券、东吴证券、招商证券、海通国际、中国银河、天风证券、华安证券、山西证券等21家机构在研报中给予卫星化学“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