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北京医保改革2023年新规定有哪些?

发表时间: 2024-03-04 来源:新闻资讯

  2023年起,职工门诊待遇将不设封顶线日起,个人账户实现定向使用,9月1日前已分配到个人账户的资金今后仍可自由支取。

  ▶2023年起职工门诊待遇不设封顶线日起,不再设置职工医保门诊最高支付限额,2万元以下报销比例不变;2万元以上在职职工报销60%,退休人员报销80%(含退休人员统一补充医疗保险),上不封顶。预计每年将惠及参保人员17万人,为参保人员减负约10亿元。

  为进一步减轻职工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自2022年度起,职工大病保障起付标准由39525元降至30404元。参保人员在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一个年度内门诊和住院累计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障“二次报销”。起付标准以上5万元以内部分(即30404元至80404元)报销60%,5万元(即80404元)以上部分报销70%,上不封顶。预计每年将惠及参保人员3.5万人,为参保人员减负1.2亿元。

  调整基本医保医用材料报销标准,千元以下单项费全纳入根据北京市医保局印发的《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医用材料报销标准的通知》,基本医疗保险医用材料报销标准有调整。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种原因是调整了单项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标准,从原先的单项费用500元提高到单项费用1000元。另一方面是调整了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比例,对单项费用在1000元(含)以上医用材料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比例,从70%提高到80%,相应的个人先行负担的比例从30%降低至20%。

  医疗救助不设起付标准根据北京市医保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建议》,2023年起,医疗救助不设起付标准,因病致贫家庭救助封顶线万元,救助比例不变。

  实施意见中明确,2023年起医疗救助不设起付标准。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内个人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全部纳入本市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医疗救助全方面覆盖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具有本市户籍并参加基本医保的困难职工和城镇和乡村居民,以及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参加基本医保的特困、低保、低收入等社会救助对象,同时对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社会救助对象均予以同等救助,实现本市户籍人员全覆盖。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备案调整符合办理本市门诊特殊病备案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从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或A类、专科、中医、社区定点医疗机构中,选定2家医疗机构作为本人门诊特殊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特殊病治疗。

  ▶2022年9月1日起个人账户定向使用 9月1日前个人账户资金今后仍可自由支取

  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要求,个人账户资金应专款专用。2022年9月1日起,个人账户资金实行记账管理,参保人员不可自由支取,实现定向使用,大多数都用在支付参保职工本人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医药费用。9月1日前已划入医保专用存折中的个人账户资金,参保人员今后仍可随时取现使用。

  自2022年9月1日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在职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不变;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仍执行现行标准,70岁(不含)以下按照100元/月划入,70岁以上按照110元/月划入。

  自2022年12月1日起,允许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的配偶、父母、子女共济使用共同生活的亲属个人账户资金,支付本人和共济对象发生的符合个人账户应用限制范围规定的相关联的费用,并可使用个人账户为本人和共济对象参加本市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缴费、购买本市补充医疗保险(现阶段特指北京普惠健康保)。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它的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信息没有经过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己检查相关内容。

  2023年起,职工门诊待遇将不设封顶线日起,个人账户实现定向使用,9月1日前已分配到个人账户的资金今后仍可自由支取。

  为进一步减轻职工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自2022年度起,职工大病保障起付标准由39525元降至30404元。参保人员在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一个年度内门诊和住院累计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障“二次报销”。起付标准以上5万元以内部分(即30404元至80404元)报销60%,5万元(即80404元)以上部分报销70%,上不封顶。预计每年将惠及参保人员3.5万人,为参保人员减负1.2亿元。

  根据北京市医保局印发的《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医用材料报销标准的通知》,基本医疗保险医用材料报销标准有调整。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种原因是调整了单项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标准,从原先的单项费用500元提高到单项费用1000元。另一方面是调整了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比例,对单项费用在1000元(含)以上医用材料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比例,从70%提高到80%,相应的个人先行负担的比例从30%降低至20%。▶

  根据北京市医保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建议》,2023年起,医疗救助不设起付标准,因病致贫家庭救助封顶线万元,救助比例不变。实施意见中明确,2023年起医疗救助不设起付标准。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内个人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全部纳入本市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医疗救助全方面覆盖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具有本市户籍并参加基本医保的困难职工和城镇和乡村居民,以及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参加基本医保的特困、低保、低收入等社会救助对象,同时对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社会救助对象均予以同等救助,实现本市户籍人员全覆盖。

  符合办理本市门诊特殊病备案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从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或A类、专科、中医、社区定点医疗机构中,选定2家医疗机构作为本人门诊特殊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特殊病治疗。提供特殊病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应主动为符合标准要求的参保人员及时办理门诊特殊病备案,完整、准确上传备案信息。鼓励定点医疗机构结合本院真实的情况,优化院内备案流程,留存符合标准要求的电子化备案信息。各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做好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特殊病备案权限的开通及备案信息的核查确认工作,加强监管,确保定点医疗机构特殊病备案工作合规。对定点医疗机构及参保人员申报的特殊病相关医疗费用,按规定及时完成审核结算。

  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要求,个人账户资金应专款专用。2022年9月1日起,个人账户资金实行记账管理,参保人员不可自由支取,实现定向使用,大多数都用在支付参保职工本人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医药费用。9月1日前已划入医保专用存折中的个人账户资金,参保人员今后仍可随时取现使用。

  自2022年9月1日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在职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不变;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仍执行现行标准,70岁(不含)以下按照100元/月划入,70岁以上按照110元/月划入。

  自2022年12月1日起,允许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的配偶、父母、子女共济使用共同生活的亲属个人账户资金,支付本人和共济对象发生的符合个人账户应用限制范围规定的相关联的费用,并可使用个人账户为本人和共济对象参加本市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缴费、购买本市补充医疗保险(现阶段特指北京普惠健康保)。